有鑑於政府設定要在 2035 讓新售機車全面電動化、2040 年汽車全面電動化,但周邊充電設施的配套的問題仍舊無法因應,尤其民眾家中社區能否安裝充電設備問題,未來恐將成為住戶之間的衝突的議題。
根據公路總局統計,純電能小客車的登記數由2018年底的1795輛躍升到去年底的11194輛,兩年之間成長超出五倍,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管委會這一關的溝通協調並不容易,所以並非每個社區都超前部署裝設電動車的充電設備,。
台灣電動車協會顧問陳禹伯表示,因為這些線路必須要經過公共空間,遇到全部的管委會,都是以他們不覺得充電站是安全的設備,做為考量拒絕。
目前電動車車主若想安裝電動車充電樁,是由各住戶自家電表後端供電,從大樓機房中的電表外接電纜拉線至住戶停車格旁進行設置、電費由住戶自行負擔。儘管政府規定2019年7月後的建物,需為電動車保留充電架設空間,但在此之前的多數社區大樓能否裝設,常引發爭議。對此北市府就設立專業輔導團隊,免費提供諮詢,從今年起,補助管委會申請充電設備之設置及維管費用,截至目前已經有31個社區來做詢問。
北市府建管處主祕洪德豪表示:「因為有些大樓沒有既有的管線,所以要很多要穿孔,穿孔可能會損及結構安全的疑慮,這部份我們會協助解說。」
而營建署則說,目前舊公寓大廈最麻煩的地方就在於新增一組管線可能會經過共有空間,正在檢討相關法令,未來會盡可能賦予社區管委會較大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