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推進,製造一部車的最大成本已經從早期的鋼鐵或是舒適化配備轉向電子系統與韌體,在 ADAS 與車載系統蓬勃發展的今日,這樣的情況更加鮮明。

外媒 Car and Driver 近期引用知名會計事務所 Deloitte 的分析資料,依據他們的計算,平均每部新車約有 40% 的造成本落在電子設備上面,此前,在機械元件稱王的年代裡,電子設備的成本佔比僅有 18%。這樣的變化也意味著原本與汽車產業關係不那麼密切的半導體廠商,現在儼然已成汽車產業鏈中的一大要角。

在傳統的汽車生態環境中,半導體廠商會將產品售予 Tier 1 的電子系統廠商,然後再藉由電子系統商的技術力打造模組元件賣給車輛製造商,但是近年來,這些 IT 製造商甚至是更上游的供應源已經直接打入汽車產業供應鏈,甚至在電動車的世代中成為傳統汽車製造商的直接對手,開創出先有系統再找製造商打造車輛本體的新模式。

在 Deloitte  報告中也計算了車輛電子系統的花費,從 2013 年每輛車 9,315 台幣成長至今日每輛車 11,942 台幣,依照車載電子系統的發展態勢,到了 2022 年這個數字甚至可能會攀上每輛車 17,914 台幣的境界。

雖然有許多舊世代車輛的擁護者認為,過多的電子配備或是介面,讓近代的汽車失去早年多由人來主導的「操縱感」, 但不容忽視的是,隨著車輛電子化程度的提升,今日汽車的安全係數、駕乘體驗甚至是操控性能都獲得大幅度的提升。作為人們最普遍的交通移動載具,汽車電子化的程度一方面也會是社會進步與人們生活模式推進的重要指標。